江上书怀

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泪流襟上血,发变镜中丝。
胡越书难到,存亡梦岂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江边抒发内心思念亲人的痛苦,语言直白但情感深沉。

前两句"骨肉天涯别,江山日落时"直接点明主题:亲人分散在天涯,自己独自面对黄昏的江景。用"骨肉"代指至亲,用"日落"烘托孤独氛围,就像现代人说"夕阳西下时特别想家"一样直击人心。

中间四句用具体的生活细节表达思念之痛:衣服上沾着血泪(哭到出血),镜中头发都变白了(愁白了头)。想给远方亲人写信却送不到,连对方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只能在梦里相见。这些细节就像现代人视频通话时发现父母又多了白发一样让人揪心。

最后两句"登高回首罢,形影自相随"最妙:登高望远后低下头,发现只有自己的影子陪着。这句画面感极强,就像今天拍完夕阳自拍,发现照片里只有自己孤零零的影子,把孤独感写到极致。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话文写日记一样朴实,但每个字都沉甸甸的。它打动人的地方在于,无论古今,人们对亲情的牵挂和分离的痛苦都是相通的。诗人把这种每个人都懂的情感,用最日常的景象(落日、镜子、登高)表达出来,让千年后的我们读来依然能感同身受。

崔峒

崔峒(一作洞),生卒年、字号皆不详,唐代诗人。登进士第,大历中曾任拾遗、补阙等职。集贤学士。其余事迹不祥。唐朝大历年间和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耿湋、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崔峒的诗现在仅存一卷,唐人高仲武《中兴间气集》选录了崔诗九首,并评价云:“崔拾遗,文彩炳然 ,意思方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