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骞右丞省中暮望

故事閒台阁,仙门蔼已深。
旧章窥复道,云幌肃重阴。
玄律葭灰变,青阳斗柄临。
年光摇树色,春气绕兰心。
风响高窗度,流痕曲岸侵。
天门(一作民)总枢辖,人镜辨衣簪。
日暮南宫静,瑶华振雅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在官署中的静谧画面,同时融入了季节变迁和人生感悟。

开头两句写官署建筑古老幽深,暗示这里曾是处理政务的重地。接着用"复道"(空中走廊)和"云幌"(如云的帘幕)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略带神秘感的氛围。

中间部分巧妙地将自然变化与官场生活结合:用芦苇灰、北斗星位置变化来表现季节更替(冬天转春天),树色随光阴流转,兰草散发春天气息。风吹过高窗、水流侵蚀河岸的细节,让画面生动起来。

最后四句点明主题:虽然身处掌管天下要务的官署("天门总枢辖"),但傍晚的宁静中,官员们依然保持着高雅情操("瑶华振雅音")。这里的"人镜辨衣簪"暗指官员们注重仪表德行,如同以人为镜。

全诗通过官署暮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繁忙政务中保持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中自然景象与官场环境的交融,展现了唐代官员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