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少女们嬉戏的生动场景,充满春日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景:杨柳枝上系着五彩丝线(古代寒食节习俗),柔嫩的枝条几乎承受不住丝线的重量。这里用"枝弱春多"的拟人手法,让人感受到春天万物生长的旺盛生命力,连柳枝都显得娇弱无力。
后两句写人:只有在寒食节这天,少女们才会互相呼唤着在台阶上玩"摆阶"游戏(一种古代女性节日游戏)。"唯有"二字突出了寒食节的特殊性,"相唤"则传神地表现出少女们结伴游玩的欢快。诗人捕捉到这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瞬间,通过节日习俗展现古代少女的天真烂漫。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像一幅生动的风俗画。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柳枝、少女的细腻描写,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节日的喜悦,展现了古代民间生活的质朴美感。
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