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

墙外雨肥梅子,阶前水绕荷花。阴阴庭户熏风满,水纹簟、怯菱芽。
春尽难凭燕语,日长惟有蜂衙。沈香火冷珠帘暮,个人在、碧窗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乌夜啼》描绘了初夏时节的生活画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闲适中的淡淡愁绪。

上片写室外景色:墙外的梅子被雨水滋润得饱满,台阶前的水塘环绕着盛开的荷花。庭院里吹着暖风,竹席上还留着未收的菱角嫩芽。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潮湿闷热的初夏氛围,"怯菱芽"的"怯"字用得巧妙,仿佛连植物都在躲避暑气。

下片转入室内场景:春天已过,听不到燕子的呢喃;漫长的白天里,只有蜜蜂嗡嗡如衙门升堂。傍晚时分,熏香的炉火已冷,珠帘内光线渐暗,唯独那个人还静静待在碧绿的纱窗边。这里用"蜂衙"形容蜂群忙碌的声音,既生动又带着一丝对官场生活的隐喻。

全词通过"雨肥梅子""水绕荷花"等鲜活的自然意象,与"沈香火冷""珠帘暮"的人居场景形成对照,在明快的夏日图景中暗藏孤寂。最后"个人在、碧窗纱"的定格画面,留下无限遐想空间,可能是闺中女子的慵懒,也可能是文人独处的沉思。词人用白描手法,将视觉、听觉、触觉融合,让读者感受到初夏特有的湿润与静谧。

程垓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