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商山修路僧院

此地修行山几枯,草堂生计只瓶盂。
支郎既解除艰险,试看人心平得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商山修行的僧人,通过他清苦的生活和修路善举,引发对人心善恶的思考。

前两句写僧人的修行环境:他住在简陋的草堂,全部家当只有化缘用的瓶钵,连山上的草木都因他长期修行显得枯萎。这种极端清贫的生活,突显僧人超脱物欲的境界。

后两句转入深意:这位法号"支郎"的僧人不仅自己修行,还主动为山路排除险阻。诗人由此发出诘问:当看到这样的善行时,那些心怀恶念的人,难道不会感到羞愧而平息邪念吗?

全诗妙在用具体形象引发哲理思考。通过僧人"解艰险"的善举与"人心平得无"的质问形成对比,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真正的修行不仅能净化自身,更能感化他人。诗中"平"字用得巧妙,既指山路平坦,又暗喻人心平和,一语双关地展现了善行的感染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