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读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后有感而发,表达了对陶渊明生活态度的共鸣和向往。
前两句"归去来兮任我真,事虽成往意能新"是说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活得真实自在,虽然过去的事情已成过往,但他的精神境界总能给人新的启发。这里"任我真"三个字特别点出了陶渊明率真自然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是作者的感慨:"何尝不遇如斯世"是说我们何尝不是生活在和陶渊明相似的时代,"其那难逢似此人"感叹像陶渊明这样超脱的人实在难得。"近暮特嗟时翳翳"写傍晚时分天色昏暗,暗喻时代环境的压抑,"向荣还喜木欣欣"则看到草木欣欣向荣又感到欣慰,这一忧一喜形成对比。
最后两句"可怜六百馀年外,复有闲人继后尘"最有意思,是说时隔六百多年,又有一个闲人(指作者自己)在追随陶渊明的脚步。这里的"闲人"不是真的无所事事,而是指像陶渊明那样超脱世俗名利的人。
整首诗语言朴实,但把对陶渊明的敬仰、对现实的感慨、以及自己向往隐居的心情都表达得很到位。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作者以"闲人"自比,让我们看到一个现代文人对古代隐士精神的传承。
邵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