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括兰亭记)

在晋永和,癸丑暮春,初作兰亭会。集众贤,临峻岭崇山,有茂林修竹流水。畅幽情,纵无管弦丝竹,一觞一咏佳天气。于宇宙之中,游心骋目,此娱信可乐只。念人生相与放形骸。或一室晤言襟抱开。静躁虽殊,当其可欣,不知老至。
然倦复何之。情随事改悲相系。俯仰间遗迹,往往俱成陈矣。况约境变迁,终期于尽,修龄短景都能几。谩古换今移,时消物化,痛哉莫大生死。每临文吊往一兴嗟。亦自悼不能喻于怀。算彭殇、妄虚均尔。今之视昔如契,后视今犹昔。故聊叙录时人所述,慨想世殊事异。后之来者览斯文,将悠然、有感于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改编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用宋词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这场千古雅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1. 雅集之乐 开篇像纪录片一样带我们回到公元353年,王羲之和朋友们在绍兴兰亭聚会。有山有水有竹林,虽然没有音乐伴奏,但大家喝酒吟诗,在自然中放飞心灵。这种纯粹的快乐,就像现代人和好友在郊外野餐、即兴唱歌的感觉。

2. 人生之叹 欢乐之后突然转折:再美的聚会也会散场,再年轻的人也会变老。作者看着眼前的酒杯,突然意识到此刻的快乐终将成为回忆。这种感受就像我们翻看手机里的聚会照片,突然发现有些人已经走散时的怅惘。

3. 永恒之思 最深刻的是结尾的"时空对话":王羲之写《兰亭序》时看前人觉得感慨,今天的我们读王羲之同样感慨,未来的人读我们也会如此。这种代代相通的感悟,就像现代人站在古迹前的那种穿越时空的共鸣。

全词用聚会的快乐反衬生命的短暂,像用甜衬托苦的巧克力。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快乐短暂却更要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这种感悟放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毕竟无论古今,人们都在快乐与遗憾的交织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