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
唐游薄汾水,周载集瑶池。岂若钦明后,回鸾鹫岭岐。
神心鉴无相,仁化育有为。以兹慧日照,复见法雨垂。
万邦跻仁寿,兆庶涤尘羁。望云虽可识,日用岂能知。
鸿名冠子姒,德泽迈轩羲。班班仁兽集,匹匹翔凤仪。
善游兹胜地,兹岳信灵奇。嘉木互纷札,层峰郁蔽亏。
丹藤绕垂干,绿竹荫清池。舒华匝长阪,好鸟鸣乔枝。
霏霏庆云动,靡靡祥风吹。谷虚流凤管,野绿映丹麾。
帷宫设廛外,帐殿临郊垂。俯同南风作,斯文良在斯。
伊臣限监国,即事阻陪随。顾惟实庸菲,冲薄竟奚施。
至理从兴羡,终然类管窥。上圣良善诱,下愚惭不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南朝梁代文学家沈约的作品,歌颂梁武帝萧衍游历钟山大爱敬寺的盛况。全诗用华丽的语言描绘了帝王出游的庄严气象和寺庙周围的自然美景,同时赞美了梁武帝的仁德治国。
诗歌开头用古代圣王(唐尧、周穆王)的典故作对比,说梁武帝的出游比古代圣王更加神圣庄严。接着描写梁武帝的仁德之心如同阳光普照、法雨滋润,使天下百姓都享受到仁政的恩泽。
中间部分用大量笔墨描绘钟山的美景:茂盛的树木、缠绕的藤蔓、清池边的绿竹、长坡上的花朵、高枝上的鸟鸣、飘动的祥云、和煦的微风,构成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还写到仪仗队的音乐在山谷回荡,绿色的原野映衬着红色的旗帜,展现皇家出游的盛大场面。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因公务不能随行的遗憾,谦称自己才疏学浅,虽然向往这样的盛事,但只能像管中窥豹般略知一二。结尾处既赞美梁武帝的圣明,又自谦地表示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 1. 用大量对偶句和华丽辞藻营造庄严氛围 2. 将自然景观与皇家威仪完美结合 3. 在歌颂帝王的同时保持谦逊态度 4. 展现了南朝文学讲究形式美的特点
这种诗在当时属于典型的"应制诗",是臣子为皇帝出游而作的颂扬之作,既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对君王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