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 有感

衰杨霜遍灞陵桥。
何物似前朝。
夜来明月,依然相照,还认楚宫腰。
金尊半掩琵琶恨,旧谙为谁调。
翡翠楼前,胭脂井畔,魂与落花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少年游 有感》通过描绘衰败的秋景和怀旧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繁华的感伤和对人生无常的叹息。

开篇"衰杨霜遍灞陵桥"用枯黄的杨柳和铺满白霜的灞陵桥,营造出萧瑟的秋日氛围。灞桥在古代是送别之地,这里暗示着离别与时光流逝的伤感。

"何物似前朝"这一问,直接点出怀旧主题。作者看着夜空中不变的明月,想起昔日楚宫佳人的细腰,用明月依旧反衬人事已非,形成强烈对比。

下阕转入更深的惆怅。"金尊半掩琵琶恨"写酒宴未尽、琵琶声停,暗示欢乐易逝。"旧谙为谁调"道出无人欣赏往昔曲调的寂寞。

结尾"翡翠楼前,胭脂井畔"用两个华美却已荒废的场所,配合"魂与落花飘"的意象,将个人感伤升华为对历史兴衰的思考。飘零的落花既是实景,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全词以景写情,通过杨柳、明月、落花等意象,将个人愁绪与历史沧桑融为一体。语言优美含蓄,让读者在感受凄美意境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对时光无情的深刻感悟。

徐灿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苹,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学士海宁陈之遴继妻。从夫宦游,封一品夫人。工诗,尤长于词学。她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兴亡之感。又善属文、精书画、所画仕女设色淡雅、笔法古秀、工净有度、得北宋人法,晚年画水墨观音、间作花草。著有《拙政园诗馀》三卷,诗集《拙政园诗集》二卷,凡诗二百四十六首,今皆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