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

春季裁量十四郎。风流玉貌好轻狂。每夜房中怜美妇,常时腹内痛饥肠。

以此街前来背箱。利多扑入彩帛行。刀尺使时无作念,妻儿爱处越馨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底层手艺人既风流又辛酸的生活故事。

上半段写一个叫"十四郎"的年轻裁缝:春天里他穿着讲究("风流玉貌"),晚上回家和妻子恩爱("怜美妇"),但白天经常饿肚子("腹内痛饥肠")。这里用对比手法,既展现他爱美的天性,又透露生活的窘迫。

下半段更直白:为了赚钱,他背着工具箱在绸缎店门口蹲活("背箱""彩帛行")。拿着剪刀尺子干活时心无杂念("无作念"),但想到家里等着他的老婆孩子,就觉得日子再苦也值得("越馨香")。最后两句特别打动人——虽然工作辛苦,但家庭温暖让他觉得生活有奔头。

全词像纪录片镜头:白天饿着肚子等活干的手艺人,晚上变成温柔丈夫。没有华丽辞藻,就用"痛饥肠""背箱"这些生活细节,让我们看到古代普通劳动者的真实状态。最妙的是结尾,把艰辛生活写出了烟火气的温暖,让人想起现在很多为家庭打拼的普通人。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