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暮旅泊庐陵

螺亭倚棹哭飘蓬,白浪欺船自向东。楚国蕙兰增怅望,
番禺筐篚旅虚空。江城雪落千家梦,汀渚冰生一夕风。
弃置侯鲭任羁束,不劳龟瓦问穷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黄昏,旅人停船在庐陵时的孤独与漂泊感。诗人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前途的迷茫。

首联写旅人停船在螺亭边,看着白浪推着船只向东流去,忍不住为漂泊的生活而哭泣。"哭飘蓬"和"白浪欺船"形象地表现了人在旅途中的无助和孤独。

颔联提到楚国的蕙兰和番禺的竹筐,这些都是家乡的事物,现在只能增加诗人的惆怅。旅途中随身携带的筐篚(竹筐)空空如也,暗示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匮乏。

颈联转向对环境的描写:江边小城飘着雪,仿佛千家万户都在做着各自的梦;水边沙洲上,一夜寒风就结起了冰。这两句通过"雪"和"冰"的意象,强化了冬日的寒冷和旅途的凄凉。

尾联表达了诗人豁达的态度:放下对美食(侯鲭)的执念,坦然接受旅途的束缚;也不再去占卜(龟瓦)问前程好坏。这种看似洒脱的态度,实际上透露出深深的无奈。

全诗通过"哭"、"欺"、"怅望"、"虚空"等词语,层层递进地表现了旅人的孤寂心境,最后以看似超脱实则心酸的态度作结。诗人将冬日旅途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完美融合,让读者感受到那个在寒风中停泊的旅人形象。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