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形象,充满豪迈的英雄气概。
前两句写将军驻守边疆十年,威名远扬。他长着卷曲的胡子,下巴宽厚,气势如云,一看就是天生的将才。这里用"虬须燕颔"这个生动的外貌描写,勾勒出一个典型的猛将形象。
中间四句通过军营生活展现将军的威严。他的军营里收留的都是投降的敌人,说明他善于招降纳叛。他佩戴的宝剑仿佛通人性,懂得要为主人效忠。银州、夏州这些边境地区至今还在等待他这样的使者,玉门关永远需要他这样的老将军镇守。这几句突出了将军的威望和重要性。
最后两句写将军在深秋时节打猎归来的场景。夕阳下,疲惫的马群散落在枯黄的草地和榆树林间。这个画面既展现了边疆的苍凉,也暗示将军虽然年事已高,但依然保持着军人的豪情。
全诗通过典型的外貌、军营生活和打猎场景,塑造了一位威震边疆的老将军形象。语言豪放有力,画面感很强,让读者仿佛能看到这位须发斑白却依然英武的老将军。诗中既有对将军功绩的赞美,也透露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郑琰
福建闽县人,字翰卿。任侠遨游闽中。工诗,词馆诸公争延致之,高文典册,多出其手。后至南京,徽州富人吴生以上宾礼遇之,每醉常骂主人为“钱虏”。吴与其兄构讼,疑琰泄其阴事,文致捕置京兆狱,瘐死狱中。有《二陬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