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

解向花间栽碧松,门前不负老人峰。
已将心事随身隐,认得溪云第几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五老峰下书院的生活,展现了超脱世俗、亲近自然的隐逸情怀。

首句"解向花间栽碧松"用栽种青松这个动作,暗示主人有意打造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居之所。"花间"与"碧松"的搭配,既柔美又刚劲,体现了隐士刚柔并济的生活态度。

第二句"门前不负老人峰"点明书院的地理位置——正对着巍峨的五老峰。"不负"二字用得巧妙,既说书院位置得天独厚,也暗含主人不负青山、青山也不负主人的深意。

第三句"已将心事随身隐"是诗眼所在,直接道出主人公的隐居决心。"随身隐"三字很有味道,说明他不是被迫归隐,而是主动选择将心事与山水融为一体。

最后一句"认得溪云第几重"最有意境。诗人用"溪云"这个意象,既写实又写意。问云"第几重",既是在欣赏山间云雾变幻的美景,也是在思考人生的层层境界,体现了隐者与自然对话的闲适心境。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栽松、望山、隐心、观云四个生活片段,勾勒出一幅生动的隐逸图景。诗中透露出的人生态度很值得玩味:不是消极避世,而是主动选择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在山水之间寻找内心的宁静。这种追求精神自由、返璞归真的情怀,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杨巨源

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