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一 过汴梁故宫城二首

塞马南来,五陵草树无颜色。
云气黯、鼓鼙声震,天穿地裂。
百二山河俱失险,将军束手无筹策。
渐烟尘、飞度九重城,蒙金阙。
长戈袅,飞鸟绝。
原厌肉,川流血。
叹人生此际,动成长别。
回首玉津春色早,雕栏犹挂当时月。
更西来、流水绕城根,空呜咽。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战乱后汴梁故宫的凄凉景象,充满了亡国之痛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上片用"塞马南来"开篇,直接点出外族入侵的惨状——皇家陵园草木失色,战鼓震天动地。原本易守难攻的山河要塞全部失守,将军们束手无策。硝烟弥漫到皇城,连宫殿都蒙上了灰尘,暗示国家沦陷。

下片更具体地描写战场景象:长戈林立吓得飞鸟绝迹,原野堆满尸体,河流淌着鲜血。在这样的乱世里,人们随时面临生离死别。词人突然回忆起昔日汴梁玉津园的美好春色,雕栏上还挂着当年的月亮,但如今只有城边的河水在呜咽,仿佛在为逝去的繁华哭泣。

全词通过今昔对比,用"当时月"与"空呜咽"形成强烈反差,将亡国之痛融入景物描写。最后用绕城流水拟人化的"呜咽",把词人说不尽的哀愁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深沉的沧桑之感和对和平的向往。

段克己

段克己(1196~1254)金代文学家。字复之,号遁庵,别号菊庄。绛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早年与弟成己并负才名,赵秉文目之为“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居里。哀宗时与其弟段成己先后中进士,但入仕无门,在山村过着闲居生活。金亡,避乱龙门山中(今山西河津黄河边),时人赞为“儒林标榜”。蒙古汗国时期,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元宪宗四年卒,年五十九。工于词曲,有《遁斋乐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