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宝靥留香,锦书封泪,要教恼乱愁肠。恨镜鸾双舞,辜负欢狂。

日日东城望眼,但暮云、烟树微茫。人何处,浓阴静院,明月幽窗。

东风万红千紫,算只有寒梅,瘦得何郎。想淡妆无语,孤影昏黄。

好在蓝桥旧路,也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情感细腻动人。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上片(前八句)描绘女子独处的愁绪: "宝靥留香"写她用过的脂粉还留着香气,"锦书封泪"说写给情人的信被泪水打湿。这两句通过生活细节,展现她终日以泪洗面的状态。"恨镜鸾双舞"特别巧妙——古代铜镜常铸有鸾鸟图案,她照镜子时看到成对的鸾鸟,反而更怨恨自己形单影只。

中片("日日东城望眼"到"明月幽窗")写等待的煎熬: 她天天去城东眺望,却只看到暮色中的烟云树木。"人何处"三字直接喊出心中疑问,而"浓阴静院,明月幽窗"用空荡荡的庭院和月光下的窗子,烘托出无人回应的寂寞。

下片("东风万红千紫"到最后)用梅花自喻: 春风中百花盛开,但她觉得自己就像清瘦的寒梅("何郎"指美男子,这里形容梅花)。"淡妆无语,孤影昏黄"是她站在黄昏里的写照,与热闹的春景形成强烈对比。最后提到"蓝桥旧路",用唐代裴航在蓝桥遇仙女的典故,暗示她仍在等待爱情奇迹。

全词最动人的是"要教恼乱愁肠"这句——明明知道相思苦,却偏要纵容自己沉溺其中。这种矛盾心理,配上"日日望眼"的执着、"孤影昏黄"的凄美,把痴情写得入木三分。词人善用对比手法(热闹的春天vs孤独的梅花,成双的鸾镜vs独居的人),让思念更具冲击力。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