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妆·司法院红牡丹,去春以四截句和予昕。今连赴会议,又盛开,适成看花局矣。因填此词

碧浪扶空,绛霞分绮,照殿娇红如醉(此花名照殿红。)。
笑他花后并花王,这风流、怎饶姚魏。
清平调里。
想浓艳、一枝香味。
我犹怜,况沉香亭畔,三郎偎倚。
春愁殢。
蓦见名花,便万般消碎。
汉宫飞燕尽红妆,怪纤柔、却还非似。
花痕印指。
怕曾捻、真妃粉腻。
纵倾城,也值佳人一媚。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描绘了司法院红牡丹的美丽景色,并表达了词人对这种花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这首词的精髓:

1. 描述红牡丹的美丽

词的前半部分("碧浪扶空,绛霞分绮,照殿娇红如醉")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色彩描绘,展现了一朵朵红牡丹盛开时的迷人景象。这里用“碧浪”和“绛霞”来形容牡丹的绿叶和花瓣,色彩鲜艳。"照殿娇红如醉"则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了在殿堂上盛开的红牡丹,如同喝醉了酒一般娇艳。

2. 对红牡丹的赞美

接着,词人用“笑他花后并花王,这风流、怎饶姚魏”来表达他对红牡丹的喜爱和赞美。这里提到“花王”是指牡丹,而“姚魏”也是指牡丹中非常珍贵的品种。词人认为红牡丹的风姿和香气都胜过了“姚魏”。

3. 和历史人物的联想

接下来("清平调里。想浓艳、一枝香味"),词人联想到唐代诗人李白的《清平调》。这里的“一枝香味”不仅指红牡丹的香味,也是对红牡丹美丽香气的赞美。词人通过这种方式,将自己的赞美与历史名篇相联系,增加了词的文学色彩和历史感。

4. 自己对红牡丹的喜爱

词人说“我犹怜,况沉香亭畔,三郎偎倚”。沉香亭是唐玄宗与杨贵妃赏花的地方,这里词人把自己比作唐玄宗,将红牡丹比作杨贵妃,说连自己这种人都会被红牡丹的美丽所吸引,更何况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郎”(唐玄宗)和“真妃”(杨贵妃)呢?

5. 结尾的担忧

最后("春愁殢。蓦见名花,便万般消碎。汉宫飞燕尽红妆,怪纤柔、却还非似。花痕印指。怕曾捻、真妃粉腻。纵倾城,也值佳人一媚"),词人表达了对美丽红牡丹的深深喜爱。但同时也担心着这种美丽是否会让时光流逝得太快。他担心触摸红牡丹花可能会沾上贵妃的香气,甚至幻想自己能成为能与贵妃媲美的佳人。

总结

这首词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联想,表达了词人对司法院红牡丹的深深喜爱,以及这种美丽所带来的忧愁和想象。词中不仅赞美了花的美丽,还联系了历史人物和名篇,增加了文学的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