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叔父二首

耄岁颜偏好,清谈眼倍明。
一经虽取效,五鼎未终荣。
伯陇承先志,兰陔惨故情。
西风吹泪眼,愁听薤歌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对已故叔父的追忆之作,通过描绘叔父的形象和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叔父的怀念之情。

首句“耄岁颜偏好”,描述了叔父年迈却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容颜,这体现了叔父的长寿和精神矍铄。接着,“清谈眼倍明”则描绘了叔父虽然年老,但眼神依旧明亮有神,说明叔父年轻时也是一位学识渊博、思维敏捷的人。

接下来两句“一经虽取效,五鼎未终荣”,表达了叔父虽然在学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物质享受上并没有达到顶峰。这里用“一经”指代学问或事业,“五鼎”则是古代贵族才能享用的美食,暗示叔父虽然有所成就,但并未能享受到尊贵的生活。

第三句“伯陇承先志”,描述了叔父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为家族和社会做出贡献。这里的“伯陇”指的是父亲,意味着叔父秉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前行。

第四句“兰陔惨故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叔父去世的哀痛之情。这里的“兰陔”指的是庭院,“惨故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叔父离世的悲痛。

最后两句“西风吹泪眼,愁听薤歌声”,则描绘了诗人在西风中听着薤歌(一种古琴曲)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叔父的思念之情。这里的“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凉意,而“薤歌声”则让人联想到薤草,这是一种常用于祭祀的植物,也代表着对逝者的怀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叔父外貌、性格、成就以及与家族的关系等方面的描述,展现了叔父的一生,表达了诗人对叔父的怀念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熊以宁

熊以宁,字伯诗,号东斋,建阳(今属福建)人。少从朱熹学。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授光泽主簿。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四七。今录诗七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