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湖上午日用吴修蟾和周美成韵

远峰吹散雕阑雨,游人画桥三五。彩鹢风高,绣旗日丽,又吊一年湘楚。

钗符缀虎。也娇小窥帘,笑低金缕。如此湖山,半分歌吹送重午。

樽前初拭醉眼,问灵均去后,与谁终古。屏枕芗潮,扇摇玉雪,同赋采兰新句。

菱舟曲度。渐掉人荷心,月痕留处。愿趁佳时,普天销战鼓。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重午)湖上热闹欢快的场景,同时暗含对和平的期盼。

上片(前半部分)像一幅生动的节日画卷: 1. 开篇用"远峰吹散雨"营造雨过天晴的清新感,游人三三两两走在画桥上。 2. "彩鹢"(装饰华丽的船)、"绣旗"等元素展现节日盛况,人们用龙舟赛等方式纪念屈原("吊湘楚")。 3. 细节描写尤其生动:女子们戴着虎形钗饰("钗符缀虎"),从帘后偷看时首饰轻响("笑低金缕"),展现节日里活泼的生活气息。

下片(后半部分)转入更深层的思考: 1. 醉眼朦胧中,词人发出灵魂拷问:自屈原投江后,还有谁能像他那样坚守高洁品格?("问灵均去后") 2. 但很快回到现实:人们枕着香草、摇着绢扇,一起创作新诗,采兰草(端午习俗),享受当下美好。 3. 结尾笔锋一转:小船划入荷花深处,月光留下痕迹。词人许下心愿——希望在这佳节里,天下能停止战乱("普天销战鼓")。

全词妙在: - 明写热闹节日,暗藏忧国情怀 - 从欢快场景自然过渡到深沉思考 - "战鼓"与开篇"歌吹"形成强烈对比,突显和平可贵 - 对屈原的致敬不是简单悼念,而是引发对当代的思考

就像我们现代人过节:表面是吃粽子、赛龙舟的热闹,但真正要传承的是屈原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珍视。

龚鼎孳

龚鼎孳生于1615年,殆于1673年。字孝升,因出生时庭院中紫芝正开,故号芝麓,谥端毅。安徽合肥人。与吴伟业、钱谦益并称为“江左三大家”。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龚鼎孳在兵科任职,前后弹劾周延儒、陈演、王应熊、陈新甲、吕大器等权臣。明代谏官多好发议论,擅于弹劾别人。龚鼎孳在明亡后,可以用“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形容。气节沦丧,至于极点。风流放荡,不拘男女。在父亲去世奔丧之时尤放浪形骸,夜夜狂欢。死后百年,被满清划为贰臣之列。著有《定山堂文集》、《定山堂诗集》和《诗余》,后人另辑有《龚端毅公奏疏》、《龚端毅公手札》、《龚端毅公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