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宁静的田园小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画面感,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孤独与惆怅。
前两句写景:雨后树木清新干净,没有一点灰尘,青草茂密柔软,带着初春的浅淡绿色。这里用"净无尘"和"浅带春"两个细节,既表现了雨后空气的清新,又暗示了初春时节万物刚刚复苏的生机。
后两句由景入情:远处隐约可见茅屋和石头围着的田地,夕阳西下时,一个孤独的归家人望着这景色,心中涌起无限愁绪。"愁杀"二字用得很重,说明这种孤独感非常强烈。诗人没有直接说这个人为什么愁,但通过"独归人"的设定和夕阳的背景,让读者自然联想到游子思乡、倦客思归等人生常态。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先用淡墨勾勒出清新自然的雨后春景,再用浓墨点出画中人的孤寂身影。最妙的是"应尚远"这个不确定的表述,让茅屋石田似有似无,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又暗示了归途的遥远和归期的渺茫。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让简单的四句诗包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聂大年
(1402—1456)明江西临川人,字寿卿。宣德末荐授仁和县训导,后分教常州,迁仁和教谕。景泰六年征入翰林,修实录。未几得疾卒。博通经史,工诗,善古文,亦能书,得欧阳询法。有《东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