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氏 秋夜

月微明。
尘嚣翻转草蛩声。
夜柝初传,乍惊天籁落寒星。
凄清,不堪听。
无聊时候数流萤。
中宵阒寂犹甚,落花风里感零丁。
两更疏客,三更刻蜡,欲言心事无凭。
又蟾光瘦影,疏篱羸菊,都似霜凝。
愁绪便剪还生。
纠缠腕底,作茧缚骸形。
当年事、百般幻化,尽是卿卿。
记曾经。
执手以约,双双比翼,缔结鸥盟。
佛前总谶,了却相思,托与如愿莲灯。
便著青丝白,韶年渐少,也守多情。
怎料离分世态,累秋风雁侣各飘萍。
思来镇夜无眠,恁多寂寞,一叠教成病。
懒就妆,闲了菱花镜。
若困得、孤独愁城。
者索寞、不肯消停。
五更卧、欲梦又还醒。
薄窗看晓,琼腮粉泪,拭手如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戚氏·秋夜》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里的孤独与思念,情感细腻动人。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这首词:

1. 秋夜的孤独感 开篇用"月微明""草蛩声"等意象营造出冷清的氛围。夜晚的打更声(夜柝)突然响起,反而让环境更显寂静。词人数流萤、听落花,甚至觉得风里的自己像一片零丁的落叶,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无人陪伴的寂寞。

2. 睹物思人的愁绪 看到瘦弱的月光、篱边的菊花,都觉得它们像被霜冻住一样冰冷——这其实是词人自己心境的投射。想用剪刀剪断愁绪,却越缠越紧,就像作茧自缚,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表现了思念的煎熬。

3. 甜蜜回忆与残酷现实 中间突然转入温馨回忆:曾经牵手许愿、在佛前点莲灯祈福,甚至约定要白头偕老。但"怎料"二字转折,带出离别的痛苦。现在两人像秋雁各自飘零,强烈的对比让当下的孤独更显心酸。

4. 彻夜难眠的煎熬 后段直接描写失眠状态:懒得梳妆(闲了菱花镜),整夜在"孤独愁城"里徘徊。每次快睡着又惊醒,直到天快亮时,发现脸上泪水已冷得像冰。这个结尾画面感极强,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词人泪痕未干的样子。

整首词就像一部微电影: 从夜晚的景物切入,穿插回忆片段,最后定格在黎明时分的泪痕。虽然没有直接说"我有多痛苦",但通过月光、菊花、莲灯这些意象,把无形的思念变成了看得见的画面。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越想忘记越忘不掉"的真实感,每个人在深夜独处时可能都经历过类似情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