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处默上人

凄凉繐幕下,香吐一灯分。斗老输寒桧,留闲与白云。
挈盂曾几度,传衲不教焚。泣罢重回首,暮山钟半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悼念已故高僧处默的哀伤场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深沉的思念与禅意。

前两句"凄凉繐幕下,香吐一灯分"营造出灵堂的肃穆氛围:素白的帷帐下,一盏孤灯与香火相伴,既写实又象征僧人精神长存。"斗老输寒桧"用拟人手法,说连苍劲的古松都比不过处默的修行境界;"留闲与白云"则暗示高僧已化作白云,得大自在。

中间四句通过典型细节展现处默的修行生活:他常年挈盂(托钵)云游,传承的袈裟(法脉)永不湮灭。最后"泣罢重回首"的转身动作极具画面感,远处山寺钟声若隐若现,既是实写暮色中的钟声,又暗喻佛法不息,余韵悠长。

全诗妙在将悲痛化为空灵的禅境:不直写哭泣,而用"寒桧""白云"等意象;不说佛法长存,却用"传衲不焚""暮山钟声"来暗示。这种含蓄的表达让哀思超越个人情感,升华为对生命与永恒的思考,正是唐诗"哀而不伤"的典范。

裴说

裴说,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唐哀帝天祐三年(906)丙寅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二十五人。考官:吏部侍郎薛廷珪。裴说生于乱世,早年窘迫于乱离,奔走于道路。诗句"避乱一身多"引起众人共鸣。自幼勤奋攻读。曾任补阙、礼部员外郎,天祐四年(907),天下大乱,裴见升迁无望,即携眷南下,唐朝灭亡,全家于湖南石首一地约住半年,又因战火波及,再向家乡逃难,不久,于旅途中死去。裴说为诗讲究苦吟炼意,追求新奇,又工书法,以行草知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