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庵

我是曾孙孙又孙,今朝始谒武夷君。
三英秀峙千岩合,九曲平空两岸分。
丹壑何年流绛水,幔亭整日鏁红云。
一生湖海江三白,早向溪头累石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常庵》描绘了作者游览武夷山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生命归宿的思考。

首联"我是曾孙孙又孙,今朝始谒武夷君"用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作为凡人后代,终于有机会来拜访武夷山(拟人化为"武夷君"),暗示对这座名山的神往已久。

中间两联集中写景: "三英秀峙千岩合,九曲平空两岸分"——"三英"可能指三座突出的山峰,与周围岩壁形成壮丽景观;"九曲"指武夷著名的九曲溪,溪水将两岸青山自然分隔,画面开阔而灵动。 "丹壑何年流绛水,幔亭整日鏁红云"——红色的山谷中流淌着深红溪水(丹霞地貌特征),"幔亭"是武夷山的景点,终日被晚霞般的红云笼罩,色彩浓烈如画卷。

尾联"一生湖海江三白,早向溪头累石坟"是情感升华:前半句"湖海江三白"可能指漂泊经历("三白"或指白发、白浪等意象),后半句写自己早已在溪边用石头堆好坟冢("累石坟"),透露出看淡生死、愿与山水长伴的豁达心境。

全诗亮点: 1. 色彩运用大胆,"丹壑""绛水""红云"构成火红视觉冲击; 2. 将地理特征(九曲溪、丹霞地貌)转化为诗意意象; 3. 结尾的生死观洒脱自然,与武夷仙境形成精神呼应。

翁合

翁合,字叔备、一字与可,号丹山(《蔡氏九儒书》卷八《久轩集》附录),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进士。历国子司业、国子祭酒。出知赣州兼浙西提刑。景定中擢侍讲。有《丹山集》,已佚。事见《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二五。今录诗四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