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卢征君嵩山草堂图

神鬐在水不入篊,仙禽在野不受笼。达人泥土视轩冕,林峦刬迹偕洪蒙。

嵩山征君巢许踪,高柯百尺龙门桐。召拜谏官卧不起,草堂僻径临巃嵷。

岩姿壑籁有神会,自写不假丹青工。墨痕迥出浓淡外,绝境直与虚无通。

手书十志字健劲,藤枝薤叶纷相蒙。在昔右丞妙诗画,辋川旧本留清风。

征君绝艺亦兼擅,蓝田少室将无同。弘农好古惬真赏,跋尾小印蟠丝红。

笔法独启元祐派,胚浑坡老兼涪翁。开运下迄淳熙代,五阅丁未云流空。

神物不随陵谷变,浩叹者谁周益公。庆元到今夏几世,暗中呵护烦苍穹。

黯然之光久愈发,何啻宝玉摇晴虹。我在修门昔曾见,爱此叠巘藏玲珑。

归田五载亲抱瓮,柘湖拓地芟嵩蓬。石廊洞户颇幽雅,十指愧未娴皴烘。

重来那免猿鹤怨,故园青碧孤芳丛。云烟一卷快入手,槐根欹枕游高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山水画卷,表达了对自由超脱、亲近自然的向往。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开篇用"神鬐"(神鱼)和"仙禽"比喻隐士,说神鱼不愿被渔网捕获,仙鸟拒绝关进笼子,暗示真正的高人把官位富贵看作尘土,只愿隐居山林。这里用动物比喻,生动展现了追求自由的精神。

中间详细描写隐士卢鸿(征君)的草堂生活:他像古代隐士巢父、许由一样,住在嵩山的高大梧桐树下;皇帝召他做官也不去,宁愿守着简陋草堂;他把山水的神韵画进画里,不用艳丽的颜料,仅用墨色就表现出空灵意境。这里通过具体生活场景,展现了一个超然物外的隐士形象。

接着称赞卢鸿的书画技艺:他的字像藤蔓薤叶般苍劲有力,画作堪比唐代大画家王维的辋川图。诗人特别欣赏画中那种自然天成的美感,认为这种艺术风格影响了后来的苏轼、黄庭坚等大家。这部分通过艺术评价,突出了隐士高雅的精神境界。

最后诗人联想到自己:曾在京城见过这幅画,如今归隐田园五年,虽也布置了幽雅的住所,但技艺远不如卢鸿。重看这幅画时,既感到畅快,又对未能完全达到这种境界有些惭愧。这里通过个人感受的对比,进一步烘托出隐士生活的高妙。

全诗用鱼鸟、山水、书画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展现了隐士远离尘嚣、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用简单表现深远"的智慧——简陋的草堂、素淡的墨色,反而承载着最丰富的精神世界。这种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对现代人摆脱物质束缚、寻找心灵宁静仍有启发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