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词

巧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落日黄昏空掩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宫女的故事,用简单直白的画面展现了古代后宫女性的悲剧命运。

前两句写这位宫女精心打扮自己,画了最精致的眉毛,在众多宫女中脱颖而出。当时大家都觉得她肯定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巧画蛾眉"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她对着镜子认真描眉的样子,透露出她对改变命运的期待。

后两句突然转折: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她连皇帝的面都没见到。每天黄昏时分,只能独自关上宫门,在夕阳余晖中黯然神伤。"落日黄昏空掩门"这个画面特别有冲击力,紧闭的宫门就像她永远无法实现的愿望,落日则暗示着她青春虚度的悲哀。

整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强烈的反差:开头是充满希望的精心打扮,结尾却是日复一日的失望。通过这样一个具体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无数宫女共同的命运——她们就像被囚禁在金笼子里的鸟儿,再美丽也无人欣赏。诗人没有直接说"后宫生活多悲惨",而是用这个宫女一天的生活片段,让我们自己感受到深宫的寂寞和残酷,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更让人揪心。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