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斋读书

清轩临夕池,微径入寒树。
暝还探旧史,颇知古人趣。
明一诱道心,吹万成世务。
猎精自补阙,安能守章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黄昏时分读书的场景,展现了他对古人智慧的追寻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前四句写环境:傍晚时分,诗人坐在池边清幽的小屋里,沿着小路走进树林。天色渐暗时翻阅史书,体会到了古人的思想趣味。这里用"微径"、"寒树"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致远的读书氛围。

后四句写感悟:古人留下的智慧启发了他对"道"的思考("明一诱道心"),世间万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吹万成世务")。他像猎人采集精华那样从典籍中汲取养分来弥补自身不足("猎精自补阙"),最后反问:读书怎能只停留在死记硬背字句上呢?

全诗亮点在于: 1. 把读书场景写得如诗如画,让人仿佛看到烛光下潜心研读的身影 2. 提出读书的真谛不是背诵,而是理解精髓、学以致用 3. "猎精"这个比喻新颖生动,把抽象的学习过程形象化了 4. 结尾的反问发人深省,点明活学活用的重要性

诗人通过日常读书这件小事,表达了对学问的深刻理解:真正的读书是要领会精神实质,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治学态度在今天依然很有启发意义。

宋之问

宋之问(约656 — 约712),字延清,名少连,汉族,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唐高宗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当时掌握实权的是武则天,富有才学的宋之问深得赏识,被召入文学馆,不久出授洛州参军,永隆元年(681), 与杨炯一起进入崇文馆任学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