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香令

东风细雨暮寒生,涿州茅店对长檠。
壁间挂,谁氏篆,惜秦碑、摹好不留名。
绎山枣木尚堪称,泰山石刻更精能。
三千载,百四字,问何时、更见会稽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雨夜怀古的场景,充满文人雅趣和历史沧桑感。

上阕写实景:春寒料峭的傍晚,作者在涿州一家简陋旅店,对着长明灯独坐。墙上挂着不知何人留下的篆书作品,让他联想到著名的秦代石刻(秦碑),可惜这些摹本都没有留下作者姓名。这里通过"茅店""长檠"等意象,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

下阕转入怀古:提到历史上著名的石刻——山东绎山的枣木刻和泰山石刻,赞叹它们技艺精湛。最后发出感慨:这些三千年前的古迹(指秦始皇时期的石刻),如今只剩残篇断简(百四字),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完整的会稽山刻石(秦始皇巡游时的另一处著名刻石)。

全词通过"篆书"这个线索,将眼前所见与历史遗迹巧妙串联,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书法艺术的珍视,以及对历史文物逐渐湮没的惋惜。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能让读者感受到时光流逝中文化传承的珍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