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泉翀举自有诗十八章留人间今止存五遂续之 其七

瑶草低云,苍松洒雪。何人举酒,酹我明月。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冷幽静的月夜画面,传递出孤独而高洁的情怀。

前两句"瑶草低云,苍松洒雪"用简洁的意象勾勒环境:仙草般的野草在低垂的云朵下摇曳,苍劲的松树上仿佛洒落着月光(将月光比作雪)。这两个画面既真实又梦幻,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意境。

后两句"何人举酒,酹我明月"突然转入人物活动:不知是谁在月下举起酒杯,将酒洒向明月(古代祭奠仪式)。这里的"我"很巧妙,既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理解为月亮在说话。这种模糊性让读者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交融。

全诗短短十六个字,却包含了三个层次:先是静谧的自然景观,再是突然出现的人物动作,最后通过"酹月"这个动作将人与自然联系起来。诗中那种遗世独立的孤高气质,与明月、苍松、瑶草这些象征高洁的意象完美融合,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隐士在月下独酌,与天地对话的场景。

滕斌

滕斌(1308—1323),一作滕宾,字玉霄。黄冈(今属湖北省)人。主要活动于元武宗至大至英宗至治年间(一三○八-- 一三二三)。 至大年间任翰休学士,出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弃家入天台为道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