碙洲吊古二首

海门鲸浪吸碙洲,诸将当年扈跸游。
赤岸至今迷御辇,苍梧何处望珠丘。
行朝草树三千舍,故国腥臊百二州。
争死厓山无寸补,独余肝胆壮东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南宋末年朝廷在碙洲(今广东湛江附近)逃亡时的悲壮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灭亡的痛惜和将士们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前四句写景抒情:碙洲岛外巨浪滔天,当年皇帝和将士们曾在此避难。如今赤岸(海边)已找不到皇帝车驾的踪迹,苍梧(传说舜帝葬处,代指中原)也遥不可及。用"鲸浪""迷御辇"等意象,暗示王朝在惊涛骇浪中走向末路。

中间两句对比:逃亡朝廷的临时居所草木丛生,而故土早已被敌人(腥臊指蒙古军)占据。"三千舍"与"百二州"的对比,凸显国土沦丧之痛。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将士们在崖山(南宋最后战场)拼死抵抗虽无力回天,但他们的赤胆忠心如同东流之水永存。用"无寸补"与"壮东流"的强烈反差,歌颂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全诗通过海浪、荒草等意象营造苍凉氛围,在亡国之痛中突出民族气节,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爱国精神的礼赞。语言凝练,情感沉郁,最后两句尤其具有震撼力。

吴国伦

(1524—1593)明湖广兴国人,字明卿,号川楼、南岳山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中书舍人擢兵科给事中。以赠杨继盛丧礼忤严嵩,谪南康推官,调归德,旋弃官去。嵩败,再起,官至河南左参政,大计罢归。才气横放,好客轻财,工诗,与李攀龙等号“后七子”。归田后声名更盛。有《甔甀洞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