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梧云气

何年化作愁,漠漠便难收。数点山能远,平铺水不流。
湿连湘竹暮,浓盖舜坟秋。亦有思归客,看来尽白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云雾缭绕的景色,同时融入了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云雾这一意象,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愁绪结合起来。

开头两句写云雾仿佛凝结了千年的忧愁,弥漫开来就难以消散。这里用"愁"来形容云雾,暗示诗人内心的忧郁。"漠漠"形容云雾的广阔朦胧,给人一种压抑感。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云雾的形态和效果:远处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水面被雾气笼罩显得静止不动;傍晚时分雾气打湿了湘妃竹(传说中舜帝二妃泪洒而成的竹子),秋日里浓雾笼罩着舜帝的陵墓。这些景物描写都带着哀愁的色彩,湘妃竹和舜帝陵的典故更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那些思念家乡的游子,看到这样的景象都会愁白了头。诗人借云雾的意象,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排解的忧愁。

整首诗的特点是: 1. 借景抒情,通过云雾写愁绪 2. 善用典故,增加历史厚重感 3. 语言平实但意境深远 4. 结尾点题,引发读者共鸣

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愁",而是通过描写云雾笼罩下的各种景物,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的忧愁,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