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寇金公芙蓉溪诗
丈人昔卧芙蓉溪,蓉溪宛在涪江西。
一水萦纡带茅屋,千花烂漫明沙堤。
清秋落景森萧爽,天远沧洲惬心赏。
霏霞袅雾时明灭,白鸥翠鸟长来往。
此时吾亦爱吾庐,隐几青山独著书。
霄汉一朝通禁阙,烟霞万里隔樵渔。
君不见太公钓罢渭川閒,安石东山去不还。
英雄事业与时会,栖栖岂在溪山间。
云阁峥嵘傍紫微,尚书侍从生光辉。
伫看北斗调元气,未许秋风拂素衣。
一水萦纡带茅屋,千花烂漫明沙堤。
清秋落景森萧爽,天远沧洲惬心赏。
霏霞袅雾时明灭,白鸥翠鸟长来往。
此时吾亦爱吾庐,隐几青山独著书。
霄汉一朝通禁阙,烟霞万里隔樵渔。
君不见太公钓罢渭川閒,安石东山去不还。
英雄事业与时会,栖栖岂在溪山间。
云阁峥嵘傍紫微,尚书侍从生光辉。
伫看北斗调元气,未许秋风拂素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芙蓉溪畔的宁静生活,以及他对人生和事业的深刻思考。
诗的开头,作者通过描绘芙蓉溪的美景,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氛围。溪水蜿蜒流过茅屋,两岸繁花似锦,沙堤明亮如画。清秋时节,天空辽阔,远方的水洲让人感到心旷神怡。云雾缭绕,白鸥翠鸟自由飞翔,这一切都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此时,作者也沉浸在居所的宁静中,独坐青山下,专心著书。
接着,诗中的情感开始转变。作者提到,虽然现在的生活宁静美好,但一旦进入朝廷,就会与这种质朴的渔樵生活隔绝。这里,作者引用了两位历史人物——姜太公和谢安石。姜太公在渭川垂钓后,最终辅佐周武王建立了伟业;谢安石则放下东山的隐居生活,投身于国家大事。作者通过这些典故,表达了一个观点:英雄的事业往往与时局紧密相连,真正的成就并不在于隐居山水之间。
最后,作者以“云阁峥嵘”和“北斗调元气”等意象,暗示了朝廷的威严和治理天下的重任。他似乎在提醒自己或他人,尽管隐居生活令人向往,但有时也需要肩负起更大的责任,不能被秋风拂动的素衣所牵绊。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优美的自然景致和深刻的历史典故,探讨了隐居与建功立业之间的矛盾与选择。它既赞美了宁静的田园生活,也呼吁在适当时机承担起社会责任,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复杂情感。
蒋山卿
明扬州府仪真人,字子云,号南泠。正德九年进士。授工部主事。以谏武宗南巡被杖,谪前军都督府都事。世宗立,召复故官,官至广西布政司参政。有《南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