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风带寒,枝正好,兰蕙无端先老。情悄悄,梦依依,
离人殊未归¤
褰罗幕,凭朱阁,不独堪悲摇落。月东出,雁南飞,
谁家夜捣衣?
夜初长,人近别,梦觉一窗残月。鹦鹉卧,蟪蛄鸣,
西风寒未成¤
红蜡烛,弹棋局,床上画屏山绿。褰绣幌,倚瑶琴,
前欢泪滴襟。
玉炉烟,红烛泪,偏对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离人殊未归¤
褰罗幕,凭朱阁,不独堪悲摇落。月东出,雁南飞,
谁家夜捣衣?
夜初长,人近别,梦觉一窗残月。鹦鹉卧,蟪蛄鸣,
西风寒未成¤
红蜡烛,弹棋局,床上画屏山绿。褰绣幌,倚瑶琴,
前欢泪滴襟。
玉炉烟,红烛泪,偏对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
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最苦。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女子在秋夜思念远方爱人的心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刻画,展现了深深的孤独与哀愁。
上片从秋景入手,"风带寒"三句写秋风带着寒意,虽然树枝尚且完好,但兰花却莫名凋谢了,暗示女子青春正在流逝。"情悄悄"三句直接点明主题:她独自黯然神伤,在梦中与爱人相会,可现实中爱人迟迟未归。
"褰罗幕"以下六句写她撩开帘幕、独倚朱阁,不仅为草木凋零而伤怀。看着月亮东升、大雁南飞,听到不知谁家在深夜捣衣的声音,这些景象都加深了她的孤寂感。
下片"夜初长"六句写漫漫长夜,爱人即将远行。她半夜醒来只见残月当窗,鹦鹉静卧,蟋蟀鸣叫,秋风尚未凛冽。这些细节生动描绘出秋夜的静谧与凄凉。
"红蜡烛"六句写室内场景:燃着的红烛,摆好的棋局,床上的山水画屏。她掀开绣帘,倚着瑶琴,想起往日欢愉不禁泪湿衣襟。这些生活细节的描写,让孤独感更加具体可感。
最后"梧桐树"六句成为千古名句。秋雨打在梧桐叶上,滴滴答答直到天明,就像她无法排遣的离愁。这里将自然界的雨声与人物情感完美融合,以景结情,余韵悠长。
全词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动作刻画,将女子思念爱人的心理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以雨打梧桐的意象作结,让无形的愁绪变得可听可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冯延巳
冯延巳 (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在南唐做过宰相,生活过得很优裕、舒适。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辞,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其词集名《阳春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