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赠九霞子鞠九思)

夺取天机妙,夜半看辰杓。一些珠露,阿谁运倒稻花头。便向此时采取,宛如碧莲合蕊,滴破玉池秋。万籁风初起,明月一沙鸥。
紫河车,乘赤凤,入琼楼。谓之玉汞,与铅与土正相投。五气三花聚顶,吹着自然真火,炼得似红榴。十月胎仙出,雷电送金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道家修炼成仙的神奇过程,用充满想象力的画面把抽象的修炼原理变得生动有趣。

上半部分以自然景象暗喻修炼的玄机:深夜观察北斗七星(辰杓),在稻花上的露珠里发现天地奥秘。这露珠就像含苞待放的莲花,滴落时能打破平静的秋水。当夜风初起,明月下沙鸥飞过,展现出一派空灵意境——这些都是在比喻修炼时要捕捉天地间的灵气。

下半部分直接描写修炼场景:用"紫河车"(丹田之气)驾驭"赤凤"(心火),飞入"琼楼"(上丹田)。"玉汞"(元神)与"铅"(元气)、"土"(真意)相互融合,就像炼丹时各种材料产生化学反应。当五臟之气(五气)和精气神(三花)汇聚头顶,体内真火就会把身体炼得像红石榴般通透。最后修成仙胎时,会有雷电护送着金龙(金虬)前来迎接——用震撼的天地异象来表现得道成仙的壮观时刻。

全词把晦涩的炼丹术语转化为"碧莲合蕊""红榴""金虬"等鲜活的意象,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场由静谧到辉煌的视觉盛宴。最妙的是用"夜半看星""明月沙鸥"这样诗意的日常画面开头,渐渐过渡到"雷电金龙"的神奇境界,把修仙过程写得既真实又梦幻,展现出道家思想中天人合一的玄妙境界。

陈楠

陈楠(公元?----1213)字南木,号翠虚子、又号陈泥丸。(常以土掺合符水,捏成小丸为人治病,故世号陈泥丸。)金丹派南宗徒裔尊为“南五祖”之一。南宋高道,惠州博罗(今属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人,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宋徽宗政和年间擢举道录院事,后归隐罗浮山。不数年,定居长沙,开创南宗“清修派”。为南宗第四代传人,“南五祖”之四。四祖陈楠达到160岁以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