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黄鹤楼

黄鹤高楼日再登,古人好事亦何曾①。
西来江汉流千里,南接衡巫翠几层②。
此地胜游盈杯酒,平生高兴一枝藤③。
满天明月未归去,要看银河水作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登黄鹤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联,诗人说自己再次登上黄鹤楼,感叹古人虽然也爱登高望远,但未必有自己这样的兴致。这里透露出诗人对登高的独特喜爱和自豪。

颔联,诗人从楼上远眺,看到江水从西方奔流而来,绵延千里;南方则是层峦叠嶂的青山,与巫山相连。这两句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开阔视野。

颈联,诗人感慨在这样的胜景中,一杯酒就能让人感到满足,而自己一生中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手持一根藤杖,漫步山水之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尾联,诗人说自己沉浸在满天的明月之中,迟迟不愿离去,甚至想要看到银河的水结成冰。这一句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表现出诗人对美景的留恋和对自然的无限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黄鹤楼上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描绘,也有对理想的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李应祯

李应祯(1431—1493)明代官员、书法家。初名甡,字应祯,以字行,更字贞伯,号范庵。南直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景泰四年举人,选授中书舍人,迁南兵部郎中,以南京太仆少卿致仕,人称李少卿。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自成一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