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媚(第四催拍)
耳盈丝竹,眼摇珠翠。迷乐事。宫闱内。争知。渐国势凌夷。奸臣献佞,转恣奢淫,天谴岁屡饥,从此万姓离心解体。
越遣使。阴窥虚实,蚤夜营边备。兵未动,子胥存,虽堪伐、尚畏忠义。斯人既戮,又且严兵卷土,赴黄池观衅,种蠡方云可矣。
越遣使。阴窥虚实,蚤夜营边备。兵未动,子胥存,虽堪伐、尚畏忠义。斯人既戮,又且严兵卷土,赴黄池观衅,种蠡方云可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讲的是古代宫廷的奢靡生活和国家衰败的故事,用对比手法展现了"乐极生悲"的历史教训。
上片先用声色描写开篇:耳朵里听着丝竹音乐,眼前晃动着珠宝首饰,描绘出宫廷里纸醉金迷的生活。但笔锋突然一转,指出这种奢靡背后是国家日渐衰败——奸臣当道,君王沉迷享乐,导致连年饥荒,百姓离心。就像用高清镜头先拍宴会特写,突然拉远镜头露出破败的江山。
下片转到吴越争霸的历史典故。越国派间谍打探吴国虚实,当时吴国还有忠臣伍子胥坐镇,越国不敢轻举妄动。等忠臣被杀后,吴王带精兵去黄池会盟,越国才趁机出兵。这里用"斯人既戮"四个字道尽忠臣遇害的悲剧,而"严兵卷土"又生动写出军队调动的场面。
全词最妙的是最后"种蠡方云可矣",用越国谋士范蠡、文种的话作结,仿佛听到谋士在君王耳边说"现在可以动手了",把历史关键时刻的紧张感写得如在眼前。通过这个片段,折射出国家兴亡往往取决于关键人物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