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螺
激浪成空响,乌螺变白鳞。
螺中住者谁,沧海之沙尘。
流光弛若转,风烟累有痕。
大千息于内,万古为一轮。
来数螺上纹,纹理遗恒温。
生命如恒在,生灭如夕晨。
晨夕替何频,往返若渡津。
看彼滩上螺,粒粒垒高坟。
螺中住者谁,沧海之沙尘。
流光弛若转,风烟累有痕。
大千息于内,万古为一轮。
来数螺上纹,纹理遗恒温。
生命如恒在,生灭如夕晨。
晨夕替何频,往返若渡津。
看彼滩上螺,粒粒垒高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海滩上的乌螺为切入点,展开了一场关于生命与时间的哲学思考。
开篇用"激浪成空响"描绘海浪拍岸的壮观景象,乌螺被冲刷得发白,就像鱼鳞一样闪亮。这里用海浪的短暂与乌螺的永恒形成对比。
中间部分开始深入思考:小小的螺壳里住着谁?原来是沧海中的一粒沙尘。这个意象非常巧妙,把宏大的沧海和微小的沙尘联系在一起。诗人观察到螺壳上的纹路,发现它们记录着时间的流逝,就像生命的年轮。
最后升华主题:生命看似永恒(螺壳长久存在),实则不断轮回(生灭如昼夜交替)。海滩上堆积的螺壳,就像一座座微型的坟墓,暗示着所有生命终将归于尘土。
全诗通过乌螺这个小物件,探讨了时间、生命、永恒与消亡的大主题。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让读者在平凡事物中看到生命的真谛。螺壳既是时间的见证者,也是生命的象征,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