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君扬赴永安赋别二首

迢递边夷戍,悲酸绝海行。
百忧缘国事,一哭岂私情。
积气寒相结,江声夕未平。
离鸿何意识,哀怨向人鸣。
功罪宁论实,驰驱只自伤。
一身酬谤牍,九死列戎行。
海树交吹瘴,蛮花不受霜。
长城谁可倚,今日尔投荒。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龙君扬的将领奉命前往偏远边疆戍守时的复杂心情。全诗通过两首组诗,展现了军人面对使命与个人苦难时的矛盾心理。

第一首以边塞行军开篇,"迢递边夷戍"直接点出路途遥远、环境艰苦。诗人用"悲酸绝海行"形容行军之艰难,连大海都为之动容。中间四句揭示军人内心:为国事承受百般忧虑,痛哭并非为了私情;边塞寒气凝结,江涛声整夜不息,暗示内心同样难以平静。最后以离群孤雁的哀鸣作结,象征军人孤独悲壮的命运。

第二首转向更深层的思考。"功罪宁论实"道出军人无奈:功劳罪过不由事实决定,奔波劳碌只能自我伤怀。"一身酬谤牍"展现军人即使遭受诽谤文书攻击,仍愿以生命捍卫职责的悲壮。后四句用"海树"、"蛮花"等边塞风物,烘托环境的恶劣,最终以"长城谁可倚"的质问,表达对朝廷不公的控诉,而"今日尔投荒"的结语更凸显被放逐边疆的凄凉。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军人气节。诗人用边塞的寒、江声的怒、孤雁的哀,层层递进地外化人物内心。特别是第二首中"一身酬谤牍,九死列戎行"的对比,短短十字就刻画出军人忍辱负重的形象。最后关于"长城"的诘问,既是对朝廷不辨忠奸的失望,也暗含对国家边防的深切忧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