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清浅白石滩,绿蒲(pú)向堪把。
清澈见底的白石浅滩,嫩绿的蒲草可以满把采摘。
白石滩:辋川的一个地方,王维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向:临近,将近。堪:能够,可以。把:握。
家住水东西,浣(huàn)纱明月下。
一群少女住在绿水两旁,趁着皎洁的月色洗衣浣纱。
浣:洗。浣纱:用西施浣纱的典故,暗示浣纱女的明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澈见底的白石浅滩,嫩绿的蒲草可以满把采摘。
一群少女住在绿水两旁,趁着皎洁的月色洗衣浣纱。
注释
白石滩:辋川的一个地方,王维辋川别墅二十景之一。此诗列《辋川集》第十五首。
“清浅”二句:青绿的蒲草长得快差不多能用手握了。蒲: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可以编席、作蒲包等。向堪把:差不多可以用手握住,可以采摘了。向:临近,将近。堪:能够,可以。把:握。
“家住”二句:家住水东水西的女子,月夜三三两两地出来,在白石滩前洗纱。浣(huàn):洗。浣(huàn)纱:用西施浣纱的典故,暗示浣纱女的明丽。
赏析
这诗是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清新可喜,颇堪玩味。
白石滩,辋水边上由一片白石形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之一。王维的山水诗很注意表现景物的光线和色彩,这首诗就是用暗示的手法写月夜的光线。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正暗示月光的明亮。唯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已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稍弱,绿色就会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特别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用笔都空灵、超妙。这正是司空图所推崇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二十四诗品》)的高境。
最后两句,诗人在白石滩上绘上了一群少女。她们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都趁着月明之夜,来到这浅滩上洗衣浣纱。不言而喻,正是这皎洁的明月,才把她们吸引过来的。这就又借人物的活动中再衬明月一笔。由于这群浣纱少女的出现,幽静明媚的白石滩月夜,顿时生出开朗活泼的气氛,也带来了温馨甜美的生活气息,整幅画面都活起来了。这就又通过人物的行动,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种写法,跟《鸟鸣涧》中的“月出惊山鸟”以鸟惊来写月明,颇相类似。
此诗的意境跟《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近似,幽静而有生气,乡村生活气息颇浓,与《过香积寺》、《鹿柴》那一类诗的冷寂情调、意境是迥然有别的。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在白石滩白天所见的清秀景色,后两句写晚上所见的景物和人物活动。诗人淡淡几笔,勾勒出一幅清浅、明朗、柔和、优美的图画,足可见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画面清丽优雅,盎然生机、喜悦之情溢于言外。诗写清溪白石,语言也象清溪白石,洁净洗练,朴素圆实,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流露出诗人特有的诗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白石滩
诗人描绘了一幅非常优美的景象。首先,我们看到一片清澈浅淺的白石滩,这个景象已经让人觉得很清新、宁静。然后诗人告诉我们,在这片滩上,生长着茂盛的绿蒲,绿蒲是一种水草,它的叶子长长的,非常美丽。并且,它们长得恰到好处,人们可以轻易地把握在手中。这样的描绘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
接着诗人通过描述居住在水边的一个人家,使得这个景象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个家庭就住在流水的东西两岸,生活宁静而和谐。在明亮的月光下,家庭中的女子正在进行浣纱的活动,也就是洗纱绢之类的家务事。这样的描绘使得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整首诗以清新的语言、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优美、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它像一幅画一样,从浅滩、水草、人家到明月下的女子,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诗歌,不仅让人欣赏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生活的宁静、美好和和谐。它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让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