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
南州实炎德,桂树凌寒山。
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
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遁贤。
险径无测度,天路非术阡。
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烟。
羽人绝仿佛,丹丘徒空筌。
图牒复磨灭,碑版谁闻传。
莫辩百代后,安知千载前。
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恒充俄顷用,岂为古今然⑴。
铜陵映碧涧,石磴泻红泉。
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遁贤。
险径无测度,天路非术阡。
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烟。
羽人绝仿佛,丹丘徒空筌。
图牒复磨灭,碑版谁闻传。
莫辩百代后,安知千载前。
且申独往意,乘月弄潺湲。
恒充俄顷用,岂为古今然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华子冈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生哲思的交融。
开篇用"南州实炎德"等四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南方山林中,桂树不畏严寒挺立山间,铜矿山色倒映在碧绿溪涧,石阶旁红色泉水奔流而下。这些色彩鲜明的意象(碧绿、红泉)让画面充满视觉冲击力。
中间部分写登山过程与感悟。"隐沦客""肥遁贤"指那些隐居的贤士,暗示这里是人杰地灵之处。攀登险峻山路时,诗人感叹自然之路不像人间道路那样有迹可循。当登上群峰之巅,云雾缭绕如同仙境,却寻不见传说中羽化登仙的道人,连记载历史的石碑都已磨灭——这说明再辉煌的传说终将被时间湮没。
最后六句是全诗精华。面对历史痕迹的消逝,诗人提出豁达的人生态度:既然无法知晓千年前后的世事,不如把握当下,趁着月色享受山间溪流的清音。这种"活在当下"的智慧,用"俄顷用"(片刻的满足)对比"古今"的永恒追问,显得格外通透。
全诗妙在将登山过程转化为哲理探索:从初见山色的惊艳,到攀登时的艰辛,至顶峰时的苍茫感,最终悟出超脱时空的生存智慧。诗中"乘月弄潺湲"的意境,至今仍能引发现代人共鸣——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同样需要这种与自然对话的宁静时刻。
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生在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原为陈郡谢氏士族。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由谢灵运始,山水诗乃成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流派,最著名的是《山居赋》,也是见诸史册的第一位大旅行家。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隋书·经籍志》、《晋书》录有《谢灵运集》等14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