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
对酒当歌,旧狂重理。
槛外东风,流莺唤我、定何意。
灯初茗后,才领略、江南味。
醉眼问花枝,已晕入、蔫红窗纸。
身寄。
叹江关老去,怕说故山烽起。
红桥廿四,且分付、杜郎憔悴。
甚倦旅、一别西湖,却来傍、要离眠地。
祇无恙黄垆,凭吊先生归只。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长亭怨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故土难归的感慨,以及对江南风物的留恋和对过往岁月的追忆。
开篇,诗人提到“未抛却、一年春计”,意思是春天虽然已经过去,但自己还没有完全放下对春天的计划和期待。接着,诗人借酒抒怀,回忆起过去的豪情与狂放,感叹“对酒当歌,旧狂重理”。这里的“旧狂”指的是年轻时的豪迈与不羁。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江南的春景:“槛外东风,流莺唤我、定何意。”春风拂面,莺鸟啼鸣,仿佛在呼唤诗人,但诗人却不知道它们究竟有何深意。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受,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的独特情感。
“灯初茗后,才领略、江南味。”诗人在夜晚品茶之后,才真正体会到江南的风味。这里的“江南味”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更是对江南文化、生活的深刻感受。
随后,诗人用“醉眼问花枝”来表现自己的迷茫与感慨。花枝象征着美好与短暂,而“已晕入、蔫红窗纸”则暗示了时光的流逝,美好事物的凋零。这一句充满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惋惜。
诗人接着感叹自己“身寄”,意思是自己漂泊在外,无法回到故乡。“叹江关老去,怕说故山烽起。”诗人叹息自己年华老去,同时也不敢提及故乡的战乱(“烽起”指的是战火),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忧虑。
“红桥廿四,且分付、杜郎憔悴。”红桥是江南的风景名胜,诗人在这里提到红桥,暗示他对江南的留恋。“杜郎憔悴”则借用了杜牧的诗意,表达了自己在漂泊中的憔悴与疲惫。
“甚倦旅、一别西湖,却来傍、要离眠地。”诗人说自己厌倦了漂泊的生活,虽然离开了西湖(西湖象征着江南的美好),但最终还是来到了“要离眠地”,即苏州。这里的“要离”是春秋时期的刺客,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暗示自己虽然身在苏州,但心系故土。
最后,诗人提到“祇无恙黄垆,凭吊先生归只。”黄垆是古代酒肆,诗人在这里凭吊古人,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江南的留恋、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诗人通过对酒、花、风、莺等意象的运用,将个人的情感与江南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哀愁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