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寅春雨

天地开春晖,群阴争闭之。
行行二月路,寒威切人肌。
淫雨恣凌虐,淹旬下无时。
顽云扫复合,直向平地垂。
蒸人共愁歎,万物皆疮痍。
众木有芳华,摧沮不得施。
青苞敛绛萼,同向枝上萎。
民麦悲已病,泥中聊参差。
嘉谷失播种,虽晴谅胡为。
蠢彼田中氓,岂惟念身饥。
州县责常赋,嗷嗷诉之谁。
幸不为盗起,多应尽流离。
吁哉致此异,其咎安所尸。
悒悒穷巷士,屏身伏茅茨。
读书抗前古,得失心颇窥。
天理不难究,可以人事知。
且欲上其说,懼非己所宜。
有职彼尚默,未当僭汝卑。
勉汝无妄言,言出祸汝随。
谁识比怀抱,独自空嗟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反常的寒冷雨季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同时揭露了官府苛捐杂税的社会问题。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段(前14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倒春寒"的灾难。本该春暖花开时,却持续阴雨寒冷。乌云像锅盖一样压着大地,雨水浸泡着一切:树枝上未开放的花苞被冻蔫,田里麦苗病怏怏的,春播也无法进行。这里用"疮痍"形容植物,暗示百姓生活同样满目疮痍。

第二段(中间8句)转向社会现实。农民不仅担忧口粮,还要应付官府的赋税,走投无路只能哭诉。诗人尖锐指出:百姓没造反逃亡已是万幸,这反常天象背后是人祸而非天灾。

第三段(最后12句)写知识分子的困境。巷子里的读书人虽然明白天理(自然规律)与人事(社会问题)的关系,却不敢上书直言——因为官职高的人都沉默,卑微者更不该越级发言。最后只能自我安慰"别乱说话,会惹祸",在孤独中叹息。

诗歌的魅力在于: 1. 用"冻蔫的花苞""病麦苗"等具体意象,让读者直观感受灾害 2. 由自然灾难引出社会批判,展现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 3. 结尾知识分子的沉默与叹息,折射出封建社会的言论禁锢 4. 全诗语言质朴却充满力量,像纪录片般记录了那个时代普通人的苦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