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都 其二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藉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不甘平庸、渴望突破的年轻人的心声。

开头两句像是叹气:这些年像被拴住的马一样困在俗世里,白白浪费了二十年青春时光。这里用"伏枥"(马关在马厩)比喻自己受束缚的状态,"驹光"(小马的光阴)指代青春岁月,后悔之情溢于言表。

中间四句突然振作起来:好马就该挣脱马槽追求卓越,燕子离巢是为了筑更好的新窝。我要结交天下英才,去京城拜访高人。这里用"马出群""燕辞巢"两个生动的比喻,表达了打破现状、主动求变的决心。特别是"恋栈"这个词用得妙,既指马贪恋马槽的饲料,也暗喻人贪图安逸。

最后两句是自我激励:靠这些努力一定能提升自己,何必消沉地混日子呢?"文字益"指学问上的长进,"胡为"(为什么)这个反问显得铿锵有力。

全诗就像一段内心独白,从懊悔到觉醒,最后充满干劲。比喻贴切自然(马、燕子的意象贯穿始终),语言直白有力,把年轻人渴望闯荡、不甘埋没的心气儿写得特别鲜活。即使今天读来,也能让困在舒适圈的人心头一热。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