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红 旧宅中阑天竹独存作此赏之
古墙东。
见一枝濯濯,摇落不随风。
佛国因缘,山家点缀,园林雪后殷红。
曾经过、画阑培植,挺孤芳、留待主人翁。
艳夺朱樱,珍逾绛蜡,色亚青松。
多少名园别馆,叹沧桑过眼,人去粱空。
七尺珊瑚,千林锦绣,繁华都付狂蜂。
最难得、丹成粒粒,耐冰霜、节与此君同。
一任蓬蒿没径,黄月濛濛。
见一枝濯濯,摇落不随风。
佛国因缘,山家点缀,园林雪后殷红。
曾经过、画阑培植,挺孤芳、留待主人翁。
艳夺朱樱,珍逾绛蜡,色亚青松。
多少名园别馆,叹沧桑过眼,人去粱空。
七尺珊瑚,千林锦绣,繁华都付狂蜂。
最难得、丹成粒粒,耐冰霜、节与此君同。
一任蓬蒿没径,黄月濛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株生长在旧宅角落的天竹,在寒冬中依然挺立,引发作者对人生变迁的感慨。
上阕先描写天竹的形象:在破旧的东墙边,有一株鲜亮的天竹,在风雪中不随波逐流。它像佛国的圣物,又像山野的点缀,雪后更显红艳。接着回忆这株天竹的来历:当年在画栏边精心栽培,如今孤芳自赏,等待主人归来。它的红艳胜过樱桃,珍贵超过红烛,色彩堪比青松。
下阕转入人生感悟:多少豪华园林都已荒废,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曾经的珊瑚珍宝、锦绣花林,如今都成了蜂蝶的乐园。而这株天竹最难得的是结出红果,像修炼成仙的丹药,和竹子一样经得起风霜考验。最后以景作结:任凭杂草丛生、月色昏黄,天竹依然傲然独立。
全词通过对比手法,用天竹的坚贞反衬人世的无常。那株不起眼的天竹,成为乱世中坚守气节的象征。作者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读者从具体的景物描写中,自然体会到对高尚品格的赞美。语言上既有"艳夺朱樱"这样精致的比喻,也有"一任蓬蒿没径"这样洒脱的句子,刚柔并济,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