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新疆乌鲁木齐一带独特的农耕景象,语言朴实却充满生活智慧。
前两句讲的是当地农民引雪水灌溉的智慧:山坡上的田地像"龙口"一样张开,农民们巧妙地将融化的雪水引入田间。这里没有江南的绵绵春雨,庄稼全靠高山积雪消融的水源存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相处的生存智慧。
后两句用一位白发老蕃王的视角,制造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对比:这位八十岁的本地首领活了一辈子,竟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春雨滋润禾苗"这回事。这个细节既点明了西北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又暗含着对生命韧性的赞叹——没有春雨,人们照样能靠智慧获得丰收。
全诗最妙的是用"不知春雨"这个出人意料的视角,让读者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风调雨顺",在某些地方竟是一种奢侈。这种陌生化的表达方式,让平凡农事焕发出新鲜的诗意。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