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门候驾

虎旅驱中道,钩陈警六飞。
圜丘群望毕,宣室受釐归。
旭日迎芝盖,晴云拂羽旂。
笙歌前路拥,拜舞接光辉。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大明门候驾》描绘了一幅古代皇帝出巡时的盛大场景,充满了庄重与威严。

诗的开头,“虎旅驱中道,钩陈警六飞”描绘了护卫队伍在道路中央行进,警戒森严,象征着皇权的不可侵犯。“虎旅”指的是精锐的护卫,“钩陈”则是护卫的武器,“六飞”则暗指皇帝的车驾。

接下来,“圜丘群望毕,宣室受釐归”讲述了皇帝在完成祭祀仪式后返回皇宫的场景。“圜丘”是古代祭天的场所,“宣室”则是皇宫中的一处重要建筑,象征着皇帝的权威和神圣。

“旭日迎芝盖,晴云拂羽旂”则描绘了自然景象与皇帝出巡的和谐画面。旭日东升,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而“芝盖”和“羽旂”则是皇帝仪仗的一部分,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神圣。晴云轻拂,仿佛在迎接皇帝的到来,增添了一种祥和的氛围。

最后,“笙歌前路拥,拜舞接光辉”描绘了沿途的百姓在皇帝出巡时的欢呼和敬拜。笙歌奏响,人们簇拥在前,向皇帝表达敬意,象征着皇权的广泛认可和百姓的拥护。

整首诗通过描绘皇帝出巡的盛大场面,展现了皇权的威严与神圣,同时也表达了对皇帝统治的赞美与拥护。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象征意义,通过对自然景象、护卫队伍和百姓反应的描写,塑造了一幅庄重而和谐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古代皇权的力量与威严。

袁袠

袁袠(zhì)(1502—1547)字永之,号胥台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袁鼏第四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年四十六岁。五岁知书,七岁赋诗有奇语,廿四岁乡试解元,明年考进士,张璁先看到他的考卷,非常赏识,力主取他为状元。但其余考官误以为这份考卷出于他的党羽之手,就共同商议,把他压低为二甲一名进士。榜发后,张璁见到袁袠,道出缘由,不料袁袠耿直,既不道谢,更不答理,张璁大怒。后来袁袠主持河南乡试,以选拔得人著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