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关

长日斋心解息机,聊堪经月掩衡扉。
忘言客难将谁设,避地车尘亦自稀。
蝉寂松风还易听,雀惊荷露定难依。
朝来争席犹相笑,却信人间事转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启关》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平静而宁静的生活状态,以及他对世事变幻无常的感慨。下面我用现代语言来解析这首诗:

诗人白天斋戒静心,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不再被世俗事务所困扰。他选择闭门不出,过着隐居的生活。这里的“衡扉”指的是他关闭的大门,象征着他选择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方式。

尽管如此,诗人仍是人,需要与他人交流。但他发现,即使自己如此努力地避开世俗,也很难找到一个可以交流的对象。这里的“客难将谁设”意味着他很难找到可以对话的朋友,因为大家都忙于世俗事务,没有时间和心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居住的地方环境变得越来越宁静。蝉声不再那么嘈杂,风吹过松树的声音反而显得清晰可闻。而那些小鸟似乎也因为天气的变化,不再停留在荷花上,显得更加难以捕捉和依赖。这里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外界的反差。

最妙的是,有一天,诗人在早晨发现,一些原本争抢位置的禽鸟竟然能相安无事地闲适散步,它们彼此之间似乎并不在意之前的争斗。诗人由此领悟到,世间的事情往往变幻莫测,人们的看法也会随时间而改变。因此,他相信,有时候,世事的真谛反而隐藏在那些看似简单、平静的事物中。

整首诗充满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外界的宁静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

皇甫濂

(1508—1564)明苏州长洲人,字子约,号理山。皇甫录第四子。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初授工部都水主事,母丧除,起故官,谪河南布政司理问,终兴化同知。好学工诗。有《逸民传》、《水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