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引(用韵答赵晋臣敷文)

不堪鶗鴂,早教百草放春归。江头愁杀吾累。却觉君侯雅句,千载共心期。便留春甚乐,乐了须悲。
琼而素而。被花恼、只莺知。正要千钟角酒,五字裁诗。江东日暮,道绣斧、人去未多时。还又要、玉殿论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朋友赵晋臣的答谢之作,表面上写春天,实则暗含人生感慨。

上阕开篇用杜鹃啼叫(鶗鴂)暗示春天将尽,百草凋零,带出愁绪。但朋友的诗句让他感到知音难觅,即使强留春天作乐,快乐后终会伤感。这里"乐了须悲"道出人生常态——欢愉短暂,悲愁难免。

下阕笔锋一转,用"琼而素而"形容花的美,但这份美只有黄莺能懂,暗喻知音稀少。接着写豪饮作诗的文人雅兴,看似洒脱,实则用"江东日暮"暗示时光流逝。最后提到朋友即将赴京任职("玉殿论思"),在祝福中暗含对仕途的复杂感受。

全词妙在: 1. 明写春景,暗抒人生 2. 表面洒脱,内藏深沉 3. 用典自然(如鶗鴂指杜鹃) 4. 节奏张弛有度,从愁绪到豪放再归于含蓄

辛弃疾通过日常唱和,道出了知识分子对时光、仕途、知音的普遍感慨,展现了他豪放中见细腻的词风。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