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

云从巫衡来,势落桂岭外。
散为椎结族,阳朔乃都会。
森森竞骈植,𡾼𡾼或孤介。
满眼尽儿孙,丈人竟安在。
孤城如废井,百雉陷其内。
亦复设官司,于兹领岩砦。
两衙排签立,日与刀剑对。
匪曰牧人民,而云禦魑魅。
昔贤迁谪到,所以多感噫。
俾山蒙恶名,夫岂山之罪。
不作一钱直,斯言毋已太。
圣朝怀远人,吏职视殿最。
此邦瘴疠区,迁转异流辈。
于今号捷径,上考率三载。
寄语亲民官,后来须自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阳朔县》描绘了阳朔县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状况,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当地官吏的警示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阳朔的自然环境。诗人用“云从巫衡来”和“势落桂岭外”来描写阳朔的地理位置和壮丽的山川,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接着,“散为椎结族,阳朔乃都会”点明了阳朔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具有独特的人文氛围。

然后,诗人用“森森竞骈植,𡾼𡾼或孤介”来形容阳朔的山峰,有的密集,有的孤立,仿佛大自然的孩子们在竞相生长。而“满眼尽儿孙,丈人竟安在”则暗喻这些山峰就像是儿孙般充满生机,而“丈人”(指最高的山峰)却不见踪影,或许在表达某种缺失或遗憾。

接下来,诗人转向了对阳朔社会状况的描述。“孤城如废井,百雉陷其内”描绘了阳朔县城的孤寂和凄凉,仿佛一座被遗忘的古城。虽然这里设有官府,但“两衙排签立,日与刀剑对”暗示了官吏们的威严和冷酷,似乎他们并不是为了管理人民,而是为了抵御所谓的“魑魅”(邪恶势力)。

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当地官吏的不满和批评。“匪曰牧人民,而云禦魑魅”指出,官吏们并不真正关心人民的生活,反而以防御邪恶为借口,忽视了他们的职责。紧接着,“昔贤迁谪到,所以多感噫”提到了历史上被贬谪到这里的贤人,他们曾感叹这里的艰辛和不幸,而“俾山蒙恶名,夫岂山之罪”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些贤人的同情,认为阳朔的恶劣名声并非山川本身的过错。

最后,诗人对官吏们提出了警示。“圣朝怀远人,吏职视殿最”提醒他们,朝廷关心远方的人民,官吏的职责是治理好地方,而不是一味追求功名利禄。“此邦瘴疠区,迁转异流辈”指出阳朔是一个环境艰苦的地方,官吏们不应以此为捷径,追求快速升迁。“于今号捷径,上考率三载”则批评了那些急于求成的官吏,认为他们忽视了真正的职责。结尾的“寄语亲民官,后来须自爱”是诗人对后来官吏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关心人民,廉洁自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阳朔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官吏们的批评和对人民的关切,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官吏的期望。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官民关系的复杂性和治理地方的真正意义。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