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训堂

一亩栖云静不哗,日依铅椠作生涯。
澜翻学海频移棹,稼穫情田已满车。
问字尽过扬子宅,藏书应拟邺侯家。
先生尽日横经坐,不觉秋霜点鬓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学者在书斋中潜心学问、热爱生活的场景,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首句“一亩栖云静不哗”,用“一亩”形容书斋虽小,却如云般宁静,远离喧嚣。这里不仅是学者的居所,更是他心灵的栖息地。接着,“日依铅椠作生涯”,表明学者每天都与书籍为伴,以学问为生。铅椠是古代书写工具,代指书籍和写作。

“澜翻学海频移棹,稼穫情田已满车”这两句,用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学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不断探索的情景。他的学问如同丰收的庄稼,已经硕果累累。这里的“情田”指的是心灵,学者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内心也因知识的滋养而丰盈。

“问字尽过扬子宅,藏书应拟邺侯家”中,扬子宅和邺侯家都是典故,前者指汉代学者扬雄的居所,后者指唐代藏书家李泌的家。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说明学者的学问渊博,藏书丰富,吸引了众多人来向他请教。

最后两句“先生尽日横经坐,不觉秋霜点鬓华”,描绘了学者沉浸在读书中的情景。他整日坐着翻阅经书,甚至没有察觉到岁月的流逝,直到秋霜染白了他的鬓发。这既表现了学者对学问的痴迷,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学者的书斋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学问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它让我们感受到,真正的学问不仅能丰富人的头脑,也能滋养人的心灵,使人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片宁静的天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