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鸿沟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荒凉的景色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写鸿沟如今的景象:沟中流水早已干涸成尘土,沟畔一片荒凉,暮云低垂。这里用"已成尘"和"起暮云"两个意象,生动展现了鸿沟的衰败与寂寥。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感慨:山河本该统一,天地怎能平分?这里暗指历史上楚汉相争时以鸿沟为界的典故。接着描写眼前景色:烟雾笼罩着绿色原野,孤山矗立;夕阳西下,树木倚靠着高原。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苍茫寂寥的氛围。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思绪:他靠在马鞍上回想往事,忽然听到风中传来几声笛声。这个结尾很有画面感,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沉思的旅人,在暮色中听到悠远的笛声,更添几分惆怅。
全诗通过荒凉的景物与历史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统一的期盼,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让读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诗人的忧思。
吕蒙正
吕蒙正(944~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祖籍在今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军寨址村。北宋初年宰相。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考中状元后,授将作丞,出任升州通判。步步高升,三次登上相位,封为许国公,授太子太师。为人宽厚正直,对上遇礼而敢言,对下宽容有雅度。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去世,终年六十八,追赠中书令,谥号文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