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寻访葛洪(东晋著名道士)修仙遗迹时的所见所感,整体营造出一种空灵幽寂的仙境氛围。
首联"仙迹追寻路已迷,石坛高望四山低"开篇就点明主题:诗人寻找仙人遗迹却已迷失方向,站在高高的石坛上俯瞰,四周群山都显得低矮。这里用"迷"字暗示修仙之路的缥缈难寻,也暗含对仙人境界的向往。
颔联"红尘路远人稀到,绿树云深鸟乱啼"形成鲜明对比:通往尘世的路遥远难行,人迹罕至;而这里绿树成荫、云雾缭绕,只有鸟儿在自由啼鸣。通过"红尘"与"绿树"的对比,突出了仙境的幽静与超脱。
颈联"种药园荒繁枣栗,炼丹房冷锁云霓"具体描写遗迹现状:葛洪当年种药的园子已经荒芜,长满了野生的枣树栗树;炼丹的房舍冷冷清清,只有云雾缭绕。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尾联"葛翁不见重来日,洞口桃花吐正齐"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葛洪仙师早已仙去不再回来,只有洞口的桃花依然按时盛开。"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隐逸与仙缘,这里以桃花的生机反衬仙迹的寂寥,暗示虽然仙人已逝,但自然之道永恒不变。
整首诗通过寻仙不遇的怅惘,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生活的向往。诗人用质朴自然的语言,将仙境遗迹的幽静、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修仙之人的追慕之情,都融入山水景物之中,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最后桃花的意象,既点明季节,又暗含深意,堪称神来之笔。
钟顺
广东南海人,字必华。宣德七年举人。景泰中知沔阳州,有惠政。官至广西太平知府。有《鸣盛集》。